首页

免费sm视频网站

时间:2025-05-30 01:21:10 作者:中外学子以广西壮乡非遗为媒共赴文化之约 浏览量:19584

  【东盟专线】中外学子以广西壮乡非遗为媒共赴文化之约

  中新社南宁5月29日电 (俞靖)5月29日,中国(广西)—东盟非遗青少年传承联盟揭牌仪式暨2025年中外儿童庆“六一”系列活动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青少年代表与中国师生以非遗体验和友城交流为载体,共赴文化之约。

  此次活动以“童心同行 外事筑梦”为主题。活动上,“中国(广西)—东盟非遗青少年传承联盟”在南宁市民主路小学正式揭牌,广西校方与越南广宁省黎圣宗学校代表签署《国际友好学校协议》,该协议明确将在非遗手工技艺传承、教师研修、学生跨国研学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我们知道绣球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学生通过手工激发对传统文化兴趣的教学方式,值得借鉴。”越南广宁省黎圣宗学校副校长阮氏金莺表示,越南广宁省与广西人文相通,中方教学中重视本土文化,珍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希望以此平台为契机,邀中方赴越深度交流,助力越中学子增进情谊。

  在活动非遗共创展区上,广西壮族自治区级右江壮族麽乜制作技艺传承人唐纯翠向海外学子展示壮族香囊“麽乜”缝制技艺。她介绍,壮族人有在端午节制作“麽乜”的习俗,寓意为吉祥平安,青少年们亲手将艾草等药材手工缝制进带有壮锦纹饰布料中,在透着药材香气的“麽乜”里,感受壮乡“非遗”魅力。

  活动中,中外青少年共同参观了广西国际友城展示厅,通过外事礼品和重要外事活动影像资料,了解广西与国际友城之间的友好往来故事。

  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广西积极推动与东盟国家的教育文化交流,目前已建立数十对国际友好学校,年均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活动超百场。目前,广西正整合外事资源,致力于构建联通中越两国的跨国教育资源共享网络,让青少年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力军。(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跨文化的一颗星:汪德迈》以千余照片再现“法国第一大儒”的跨文化之旅

六、安徽公安机关查处编造“救灾物资被倒卖”谣言案。2023年12月,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地震发生后,安徽宿州网民刘某辉为吸引眼球,在闲鱼平台发布售卖某品牌羽绒服链接,造谣称“出售援助甘肃震区的羽绒服,先到先得”等,导致“援助灾区的羽绒服被倒卖”相关谣言广泛传播,造成恶劣影响。安徽宿州公安机关迅速将刘某辉抓获归案。目前,刘某辉已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

中国驻哈萨克斯坦使领馆提醒中国公民注意防范洪涝灾害

今年17岁的小羽(化名)是一位失去了双亲和爷爷奶奶、目前在叔叔家里生活成长的孤儿。她成绩优异,却因高度近视又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而患上“学霸病”——急性内斜视,并因此导致视物重影长达八年之久。不仅影响着阅读、学习,还影响着容貌,带给她多重压力。

券商营业网点做“减法”,上百家营业部被撤并

“香洲云”号是一艘具有全天候作业能力和自主航行能力的智能船舶,总长56.9米、型宽9.8米、型深4.5米,可以通过遥控设定航线进行自主航行。据介绍,作为拓展海洋科学前沿前所未有的科考“利器”,该船舶可同时满足智能系统测试、科学调查及海试装备维护运输需求,兼顾应急搜寻和应急顶推功能,填补国内在这一级别调查船的空白。(徐会刚 曹光钗 制作 姜涛)

广西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启动

暑假未成年“防沉迷” 平台创新举措引关注

卫炳江介绍,在AI走红前,为了应对技术变革,自己就在浸会大学推行了跨学科的概念。他形容:“跨学科不光是横跨,比如文科了解理科,理科了解文科,同时还有让学科向前跨越的意思。”他表示自己希望鼓励学生多去尝试了解自己未知的领域,以适应技术爆炸的时代。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